top of page

母儀之光  雨露均霑

 玉音封時天地人 

勝心玄渡歸正虛

子若強於我,要錢做什麼?

  • Writer: Admin
    Admin
  • May 2, 2018
  • 3 min read

Updated: Mar 20, 2019




子若強於我,要錢做什麼?


子若不如我,留錢做什麼(說得太好了!



我友,一日飲醉,對我說:“你信不信?我的存款,到我孫子那輩都花不完。”




我答:“我信。不過,老輩子有句話,叫兒孫自有兒孫福,你真的沒必要給兒孫留那麼多。”




他笑了,說:“什麼是福?我上半輩子窮怕了,不能再讓我的兒子、孫子重複我的窮。我就是要讓他們守著金山,過像樣的日子。”




他說的是真心話。我們身邊有太多這樣的人——但有一分錢,留與子孫花。彷彿我們今天多留一些錢給他們,他們的日子就能增加一些甘甜與色彩。




林則徐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: “子孫若如我,留錢做什麼,賢而多財,則損其志;子孫不如我,留錢做什麼,愚而多財,益增其過。”




這話說得何其透闢又何其超脫。




子孫如果像我一樣卓異,那麼,我就沒必要留錢給他,賢能卻擁有過多錢財,會消磨他的鬥志;子孫如果是平庸之輩,那麼,我也沒必要留錢給他,愚鈍卻擁有過多錢財,會增加他的過失。




今天,能真正讀懂並踐行林則徐這段話的,又有多少人呢?




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“不值得定律”—— 不值得做的事情,就不值得做好。




想想看,擁有了一座金山的人,又怎會甘心每天汗流浹背地去沙中淘金呢?而帶著“不值得”的心理去學習、工作的人,所收穫的,也必將是一個“不值得”的人生。




有太多的同胞看不懂那些捐款捐到令人發暈的外國富豪們。當聽說股神巴菲特要捐出99%的個人財富時,我的一個同事說:“那他的後代還不得氣瘋了?”




我想,她一定沒聽說過那個發生在巴菲特和他小兒子身上的故事:




巴菲特的小兒子彼得酷愛音樂,在他搬到密爾沃基市前,開口向父親借錢(這是彼得唯一一次向父親借錢),卻被拒絕了。




彼得氣憤地去銀行貸了款。他說:“在還貸的過程中,我學到的東西,遠比從父親那裡接受無息貸款多得多。現在想來,父親的觀點對極了。”




你若真愛自己的孩子,就不妨在金錢上對他吝嗇一些,別用一把“金匕首”傷害了他。




既然你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來,你就該看重他生命的尊嚴,把創造的權力還給他。




讓他流汗、流淚、流血,讓他在無人撐傘的雨中奮力奔跑,讓他拼死追求那個“最好的自己”,讓他用自己親手打造的“金湯匙”喝到人間至美的羹湯。




說的太好了!








父母是孩子的鏡子,你是什麼樣子,最終也投射成了孩子的模樣。




父母疼愛子女是與生俱來的天性。




可是現在有多少父母真的懂得:怎樣做才是真的愛孩子?什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呵護?什麼才是支撐孩子一生屹立於這個世間的必備品質?




對一個家庭來說,父母是根,孩子是果。果實有問題,多半是在根上就出了問題。




所以說,不同的父母,也造就了孩子不同的人生。




老子在《道德經》中說,“太上,不知有之;其次,親而譽之;其次畏之;其次侮之。”他把統治者,即領導者分為了四個層次。同樣的,父母也可以分為四種:




最末等的父母,或懦弱或狂暴,令孩子厭惡憎恨;




三等的父母,專橫強勢,讓孩子畏縮懼怕;




二等的父母,貼心關愛,無微不至,孩子也是感激有加;




最高級的父母,則傳授給孩子獨立的精神和能力,讓孩子走出家門後,不需要父母的任何庇護。

Comments


245 Tramway Dr., Milpitas, CA  USA

台北市士林區磺溪街55巷15號

T: 408-394-3708

E: yushengculture@gmail.com

  • 仰天山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