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品不過關,談什麼都沒用
- Admin
- May 2, 2018
- 3 min read
Updated: Mar 20, 2019

人品不過關,談什麼都沒用
做事先做人,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。
如何做人,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智慧,也體現了
一個人的修養。
一個人不管多聰明,多能幹,背景條件有多好,如果不懂得做人,人品很差,那麼,他的事業將會大受影響。
只有先做人,才能做大事,這是古訓,先人早就強調了“做人為先”的重要性。
我們的先人孔子,其思想可以說是中國千年文化底蘊的沉澱,
他告訴我們
“子欲為事,先為人聖”
“得才兼備,以德為首”
“德若水之源,才若水之波”。
因此的可見,中華民族歷史來講究做人的道理。
我們從小到大,有關做人的道理耳熟能詳。
然而,品性優劣卻人各有異,做事的結果也大相徑庭。
任何失敗者都不是偶然的,同樣,任何成功者的成功都是其必然性,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在於怎樣做人。
人品,是一個人施展能力的基礎,是當今社會稀缺而珍貴的品質標籤。
人品和能力,如同左手和右手:單有能力,沒有人品,人將殘缺不全。
能力是一把雙刃劍:如果掌握在品德高尚的人手中,它將會給團隊與社會創造出無數的價值;相反,如果掌握在品德低下的人手中,它將時刻有可能會成為組織與社會前進的羈絆。
有許多人才濟濟的單位,也面臨著動力不足、內耗嚴重乃至慘遭淘汰的結局。
究其原因,員工人品起著決定性的作用。
缺乏忠誠、敬業、服從、合作的團隊,往往更容易迷失在勾心鬥角、爾虞我詐、損公肥私的爭鬥中。
眾多的單位領導都認定:能力合格的人不一定是上品,而人品不合格的人就是危險品。
沒有人會願意重用一個成績合格但人品有問題的危險人物。
一個人品不好,即使有天大的才能,他也可能會在關鍵的時候給組織帶來傷害,並且,能力越大造成的損失也會越大。
從這個意義上說,“人品”其實決定著整個組織與個人成長的金鑰匙。
古人云:厚德載物,就是說,人要有好德行,就沒有承載不了的事。
相反,人無大德便無法成就大事。
吃虧是福,我們要樂於吃虧,多為別人著想,才能成就一方事業。
同時,厚德是福,做人厚道,方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愛戴,善良是好人品的關鍵因素。
人要常懷一顆感恩的心,不要斤斤計較,要多存愛心,多興善舉,多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,才能 擁有良好的人緣和信譽。
一個人的信用度也是很關鍵的,如果沒有信用,什麼事也乾不好。
人與人之間的交往,關鍵是要講信用。
古人把守信看作是做人非常重要的品行之一,講究言必行,行必果。
信為功德母
人無信不能立
因有了信之人就生了義。信義信義就是相生
因有了義之人就生了智 [ 智是德 ]
有情有義就是德
有智之人就生了仁 [ 智仁勇 ]
有仁之人就生禮 [ 仁禮 ]
有禮之人就生信。
常言道:“海納百川,有容乃大”。
人要有一顆寬容之心,方能容天下難容之事。
我們要學會寬容與自己看法不同的人,特別是與自己有矛盾的人。
寬容別人實際上是給自己的心靈鬆綁,否則,只會給自己的心靈加壓,受累的還是自己。
要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差別,多看別人的優點和長處,寬容別人不足之處,一分為二地看待別人,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人。
欣賞別人是一種境界。
善待別人是一種胸懷。
關心別人是一種品質。
理解別人是一種涵養。
幫助別人是一種快樂。
應當學會傾聽,學會微笑,學會讚揚。
多留心德,少留包袱。多留風範,少留遺憾。
多留經驗,少留缺陷。
做人要以誠為本,因為誠實是立身之本。
誠實是做人的一種美德。
人之無誠,不可為交。
“欲當大任,須是篤實”。
做人只有實實在在,老老實實,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,才能在社會上站穩腳跟
Comments